杠杆证券举例 《西游记略讲》第九回 10、南门头破瓦窑 (主讲人:嵇尚强)
发布日期:2024-08-02 17:29    点击次数:164

杠杆证券举例 《西游记略讲》第九回 10、南门头破瓦窑 (主讲人:嵇尚强)

【玄奘哭回寺中,告过师父,即时拜别,径往洪州。来到万花店,问那店主刘小二道:“昔年江州陈客官有一母亲住在你店中,如今好么?”刘小二道:“他原在我店中,后来昏了眼,三四年并无店租还我,如今在南门头一个破瓦窑里,每日上街叫化度日。那客官一去许久,到如今杳无信息,不知为何。”玄奘听罢,即时问到南门头破瓦窑,寻着婆婆。】

这一段的重点在“南门头破瓦窑”这六个字上。什么叫“南门头破瓦窑”?这是讲功夫上的事情。“南门头”就是“南无 [nā mó]”两个字,比如我们常唸的“南无 [nā mó]阿弥陀佛”或者“南无观世音菩萨”。不论是阿弥陀佛还是观世音菩萨,念的时候加上“南无”,南无 [nā mó]就是皈依的意思。

举例来说,当你念起佛号,“南无阿弥佗佛”一声声的念了出来,这一声声连绵密集的佛号就像房顶上的瓦片,一片压着一片,无数片压在一起。念着念着,念得好的人身心就会消融,一声巨响之后,心境化空,本性的明光现前,如果能悟,这个时候就会悟了。此时悟道的境界好像房顶上的瓦破出了一个洞口,阳光照进黑暗的屋子,抬头望去,光明无限。

【婆婆道:“你声音好似我儿陈光蕊。”玄奘道:“我不是陈光蕊,我是陈光蕊的儿子。温娇小姐是我的娘。”婆婆道:“你爹娘怎么不来?”玄奘道:“我爹爹被强盗打死了,我娘被强盗霸占为妻。”婆婆道:“你怎么晓得来寻我?”玄奘道:“是我娘着我来寻婆婆。我娘有书在此,又有香环一只。”那婆婆接了书并香环,放声痛哭道:“我儿为功名到此,我只道他背义忘恩,那知他被人谋死!且喜得皇天怜念,不绝我儿之后,今日还有孙子来寻我。”】

这一段写祖孙相认的场景,奶奶代表根本的智慧,孙子代表意识,当本性的明光现前,我们要如何与其相认?这一点非常重要,下面我们引用《恒河大手印》中的教言,将相关的道理介绍给大家。

【最初令心坦然住,不擒不纵。】

刚开始做功夫的时候,要让此心坦然。坦然是指放下利益的得失,上坐以后,两腿一盘,把自己当做一个死人,没有任何牵挂。如果坦然的状态达不到,就要依法对治。如何对治呢?方法是“不擒不纵”。

快递行业量与价超市场预期,板块公司业绩重回稳健增长及分红比例提升,估值具备性价比。

纯碱是地产链的核心品种之一。近两年行业供需格局已经发生较大变化,主要体现在行业产能快速向头部两家企业集中、以及光伏需求占比快速提升。我们推算了未来三年内行业供需平衡。总体而言,我们认为行业综合开工率仍将保持在85%以上水平,且纯碱行情有望保持活跃、且整体将呈现易涨难跌态势。行业头部企业和相关弹性标的仍然值得长期关注。

所谓“擒”就是抓住。所谓“纵”就是放纵。妄念来了,既不抓住它,也不放纵它,既不消灭妄念,也不憎恨妄念,而是任其自然生灭。换句话讲,不擒不纵就是不去理睬。修定的时候,如果坦然的境界不能一下子达到,那么就练“不理睬”的功夫。妄念来了,来了以后,在一旁挑衅,你都不予理睬,不为之所动,不跟着它跑。就这样,妄念来了一百次,你有一百零一次的不理睬,慢慢的它就自己走掉了。

打坐的时候,不论是念佛、持咒还是参禅、观想,中间都会有妄念生起,就像古人所讲:风停浪犹涌,外面的风虽然停了下来,但水面还会泛起丝丝涟漪。念佛的人,念头来了,只需把佛号提起。唸咒的人,念头来了,只需把咒语提起。参禅的人,念头来了,只需把清净心提起。就这样一心照顾佛号、照顾咒语、照顾清净心,妄念来了,如果不去理它,它就会自己走掉。

前面讲做功夫要“不擒不纵”,妄念来了,如果压住妄念不让它生起,那么真心就变成了石头木块。如果纵容妄念让它乱起,那么真心又会流浪生死。现在讲进一步的道理:

【离妄念,是无为而住之自心性,即智慧光明。】

这句话是教我们提前做好心理上的准备,不要著相,一旦著在了相上,便无法生起智慧光明。

所谓“离妄念”是指不住在妄念的相上,不仅在座上修法的时候,更要在行住坐卧一切时中都能不理睬妄念。只要不理睬,自己在妄念面前就能做得了主,什么叫“做得了主”?就是清净心现前。当妄念生起,首先自己要能看见它,晓得妄念来了,看见以后返观,问问自己是谁告诉你妄念来了的?就是真心嘛。懂了这个道理再去做功夫,真心在哪里见啊?真心处处都在,有妄念的地方就有真心。意识思想是妄念,山河大地同样也是妄念,一切有为法,一切因缘凑拢的现象,无一不是妄念,同样的,也无一不是真心的所在。

【若以有为为道而修,必不了悟本元。】

如果妄念来的时候,既不能坦然,也无法远离,不晓得念头来了是要勾引你,那么真心一下子就迷掉了。要想在世俗生灭的现象里发明真心,在修法过程中明见不变的永恒,关键是要不住相,不住在所得的境界现象上。如果能够不住相,见到了现象境界回首返观,问问自己,是谁觉知了这一切,那么真心的明见就不是难事。

大家修法,一定不能住相。佛证道的时候说得很清楚:“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”,就是告诉大家人人是佛。“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”,但可惜的是,每个人都住在了相上,被生灭的幻境所骗。

【此为自心元所俱生智,但初修虽欲自然住定于本元,然所住不越于贪着乐、明、无念等功力之中。】

所谓“此”,是指于妄念无所黏著的灵知,灵知是自心本具的智慧。可是,初修的人往往心里很乱,不晓得如何安住于清净本元之中。拿《金刚经》里的话讲:“云何住,云何降服其心”。心里面乱得很,怎样才能得到清净,怎样才能安住在无忧无虑的境界里?刚开始修的时候,大家都做不到,都会像须菩提一样有此一问。因为无法认识灵知,不明白自己的本来面目,所以难免著相,比如想要得到一些快感,看见一些光明,享受到片刻的清净等等。

【当遣离贪着如是等功力境,顿然安住,方现赤裸了彻之自性本元体。】

这句话很要紧,大家做功夫的时候,应当远离生理上的快感、定境里的光明以及入定后感受到的清净。为什么不能住在空、明、乐的相上,为什么面对这些境界的时候,不可以理睬呢?因为这些都只是初步定境的影相。真正的佛赤裸裸的自性本元还没有出现,此时在功夫的境界里,你所感知的只是一些幻影而已,并不是实相道体显露时的境界。

功夫好的人,上坐后虽然可以得到喜乐的感受,在定的境界里看见光明,享受到片刻的清净,但这些都不等于见到了本性。修法修至能所双亡,修法的人没有了,所修的法不见了,“啪”的一声,突然爆破,一切皆空,内而身心,外而世界,都会消失。消失以后,顿然安住不动,就在此时,看看现前还有什么?只有这点灵知,寂寂常在,独自闪耀,这就是“自性本元体”。

不论修什么法门,修到能所双亡,都会有“啪”的一声巨响,好像爆竹在耳边炸开一样。巨响过后,一切都清净了下来,什么都没有了,此时就是亲见本来的时刻,也就是《西游记》里所写,江流儿在南门头破瓦窑找到了自己的奶奶。

【玄奘问:“婆婆的眼,如何都昏了?”婆婆道:“我因思量你父亲,终日悬望,不见他来,因此上哭得两眼都昏了。”玄奘便跪倒向天祷告道:“念玄奘一十八岁,父母之仇不能报复。今日领母命来寻婆婆,天若怜鉴弟子诚意,保我婆婆双眼复明!”祝罢,就将舌尖与婆婆舔眼。须臾之间,双眼舔开,仍复如初。婆婆觑[qù]了小和尚道:“你果是我的孙子!恰和我儿子光蕊形容无二!”婆婆又喜又悲。】

江流儿代表第六意识,当根本的智慧打开,意识就会转出妙观察智。所以妙观察智的生起是在见道位的刹那,成长与圆满则需进入修道位以后。当妙观察智生起,修行人迷失的慧眼就会重新开启,也就是这里写的,失明的奶奶得以复明。

【玄奘就领婆婆出了窑门,还到刘小二店内,将些房钱赁[lìn]屋一间与婆婆栖身;又将盘缠与婆婆道:“我此去只月余就回。”】

刘小二家的店是万花店,是一家黑店,江流儿的奶奶就是在这个里病倒的。既然在这里病倒了,在世间万般的花样里迷失了自己的慧眼,那么当慧眼重开,为什么还要驻留此地呢?换句话讲,江流儿为什么不带奶奶离开此店,另寻清净的处所安居?这是讲悟后如何起修的问题。当我们由见道位进入修道位,展开悟后起修的工作,此时何处才是大家修行的道场?眼前这个乱糟糟的世间就是修行的道场,修道就在世间里修。为什么呢?因为性即是相,相即是性,观到了烦恼妄想,就观到了真心本性。江流儿把奶奶安置在万花店中,他的这个安排就是告诉我们,根本的智慧就在世间万般的花样里面,也就是大家常听到的一句话,“烦恼即般若”。

南门头江流儿刘小二玄奘婆婆发布于: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